top of page
茶生相談

茶這個字很廣義,但回到茶葉,通常指是山茶科山茶屬的一種——茶樹(學名:Camellia sinensis)


要說怎樣分,簡單一點,可能就是有沒有咖啡因了,因為這是物種自帶的一部分。

ree

回到玫瑰花茶,到底是不是茶呢?


一般見到的玫瑰花茶可分為 : 1.只有玫瑰乾花

2.只有茶葉,有玫瑰花香,是加了精油

3.只有茶葉,有玫瑰花香,用窨花工藝以玫瑰花燻茶葉,並挑走薰製用的玫瑰花

4.有花有茶葉,有玫瑰花香,用窨花工藝以玫瑰花燻茶葉,保留了薰製用的玫瑰花

5.有花有茶葉,有玫瑰花香,加了精油,亦加入玫瑰花乾

6.有花有茶葉,原味紅茶並加入玫瑰花乾


數一數都有六種可能性了,來六種可能性了,如果簡單寫玫瑰花茶,叫我們怎分辨?

分類一下

A. 花草茶/草本茶/花茶/花乾茶

故名思義,這是Herbal類,並沒有茶的成份,上面的 1 就是這種


好處是沒有咖啡因,而味道雅淡,就要看個人喜好了


B. 窨花茶/燻香茶

把花與茶葉混在一起,以熱力燻製,把花香氣滲入並固定在茶葉中,上面的3和4就是了


窨花茶表現的是真材實料的花香,也可能花香是為了點綴茶葉味道,或補充茶葉某種香氣


工藝繁多,價格會比較高,但味道自然舒服,就是真實的味道,真實就是價值的所在


C. 調味茶

以香油或香精附在茶葉上,上面的2和5就是了


調味茶容易取得,價格便宜,由於味道相當強烈易辨,很受一般初心茶愛好者歡迎,很多飲茶老手受不了這種味道。


其實也沒有什麼好與不好,就像熱浪薯片有味精和增味劑,我就是喜歡吃一樣,但我會同時明白很貴很高級的北海道男爵薯仔,本身奶油感已很香濃,我不會想加增味劑下去破壞薯仔本來最天然最昂貴的味道,品質上的好與本人喜好的好,要懂得分辨。


要留意有幾點

-茶葉本身品質如何,會不會很碎削或有受潮陳味,或者大小不均難以沖泡

-香油香精品質如何,是化工混合還是天然提取?化學提取的還是不是天然?味道純正?

-調味工夫如何,太濃太淡,會不會太假?有沒前中後段?有香氣沒味道?

-有沒足夠時間讓味道沉澱,儲存有沒有受潮或走味


D. 混調茶/混合茶

這個加那個,看看比例,東加一點西加一點試個合適的味道就可,上面的6就是了


買混合茶時,主要看入面的東西大小會否不均勻,因為每次沖泡只取幾克,如果某個花太大,茶又太碎,又不是已經量好分量的茶包,的確讓人很有困難。另外要注意買混入果乾的茶時,果乾的含水量如何,因為茶會把濕氣吸過去,茶受潮的品質就會變差,味道亦會劣化,甚至可能發霉。


好啦回到五花茶,五花茶內有什麼呢?相信大家都明白了吧。

 
 

ree

想快,想乾手淨腳,想安全沖泡一杯好茶,茶包實在是個好選擇。


我知,我知道,飲茶又要修行又要儀式感又要禪意又要茶藝,其實,都只是飲品,柴米油鹽醬醋茶,生活一部分而已,不要小飲一杯也腦洞大開那麼辛苦吧。


1.不用量克數:乾脆淨腳


好簡單,打開包裝,夾口袋就更方便,每個茶包份量基本一樣,2g還是3g,看一下包裝就有。


2.用杯裝簡簡單單:茶具都慳返


左手keyboard右手mouse,還要放幾件茶具在桌面就沒位放文件了,想簡單口福,一隻杯就夠。


一般水杯就像是馬克杯那樣,180-250ml左右,日後再看濃淡決定水量吧,大致上1:80是個安全數,味道夠亦不是泡到太苦。


留意杯的材質,是瓷還是紙杯?瓷杯玻璃杯比較好,易洗沒有味道;紙杯膠杯遇熱水總會有點怪味。


3.落水或落茶包方式控制溫度:不用溫度計


由於每間公司的出水器有不同效能,有些說滾水,但實際只有90度上下,有些就熱到泡泡看出來,這就要看蒸氣量猜一猜了,但這邊先假都有95度吧。


然後再假設是瓷杯好了。如果95度水直接落杯,杯是冷的水是熱的,立馬就降了5-8度,泡低發酵的茶就剛好。

如果先暖杯一下,下水時溫度就能保持,泡回高發酵的紅茶就剛好。

如果要再低溫點放綠茶,一是放涼一會才下茶包,不然就準備多個室溫杯降水溫,都是幾秒可解決的事。


4.不用蓋:但配一個小碟


一個剛好可蓋著杯口的小碟很有用。

有時冷氣太大,加蓋可以幫助補溫,但要注意加蓋可能會把嫩茶燙熟成菜湯。

每個茶都有和水接觸的完美時長,看茶葉大小決定泡2分鐘還是3分鐘還是5分鐘好了,但總要有個位置放你拿起的茶包吧。別直接丟垃圾筒,很多時都可以多沖泡幾次。


5.你的茶包如何:你杯茶必會如何


一分錢一分貨,貴買不一定有好貨,貪便宜就一定撿不到好貨。價錢適中看性價比,試過味道才買,不買都花錢去賣廣告的大公司。揀茶包都有點學問,下一次再聊揀茶技巧。


 
 

食器的外觀影響味道


這不談茶杯的材質、造型,如何化學性物理性地影響茶的味道,我只想單純帶出,美的事物,影響心情,心情好壞,影響品嚐的味道。


ree

日本Noritake骨瓷茶杯,讓心回到明治大正時間



用杯來調整心情


簡單喝口茶,隨手沾來紙杯也是可以,但那種大手握著,可能用力點就稍為變形的粗糙感覺,快手送往嘴邊,撞到牙也不會痛的著急心情,印刷顏料及紙張味道的紛擾,味道都不要糾結了,解渴還好,但花了錢,就是想得到這些嗎?


在繁忙的瞬間,稍為多花半秒用手撥正杯椅方向,姆指與食指在杯耳中相會,中指托起杯柄,下唇感覺到實在的杯緣,小呷探看溫度會否燙舌,同時茶香直湧鼻腔,小嚐鮮香濃淡甜甘,聽著那吞嚥聲,放下茶杯杯底碰到桌面的輕敲聲,再回味一下茶在口中不散的滋味。或者整個過程,眼依然是望著熒幕,右手依然拿著滑鼠,但會知道,自己真的有在飲茶。



 
 
  • Instagram
bottom of page